手机版

创新地理集中度越来越高,深圳-香港-广州缘何登顶榜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7:00:00    

2025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5年“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超越东京-横滨集群,首次跃居全球第一,这也是中国单个创新集群首次登顶该榜单。

GII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始于2017年,此前主要根据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2025年新增风险资本交易量三项指标来进行创新集群的排名,旨在识别创新活动高度集中的地理区域,为全球的创新趋势提供参考。

受指标调整影响,排名出现新变化。其中,最让人瞩目的是榜首位置的调换,此前多年位列榜一、榜二的东京-横滨集群与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位置对调。

在最近五年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每100万居民共提交了2292份 PCT申请,发表了3775篇科学论文,进行了135笔风险投资交易,使其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的创新集群。两个集群的出版物和PC图申请量各有千秋,但在风险资本交易的全球占比方面拉开了距离。

当然,风险资本交易量表现更为突出的,还是圣何塞-旧金山(6.9%)、纽约市(4.5%)和伦敦(4.4%)。

全球百强创新集群覆盖33个经济体,中国以24个集群数量位居首位,美国紧随其后拥有22个,德国有7个,印度和英国各4个,加拿大、日本、韩国各有3个。

WIPO的数据显示,专利申请量和风险资本交易活动的地理集中度更高,百强集群贡献了全球约70%的专利申请量和风险资本交易,科学论文发表量占比则为50%;而全球十大创新集群贡献了全球40%的PCT申请量、35%的风险资本交易量,科学论文发表量占比为16%。这说明技术转化与资本活动更向核心创新集群集聚。

人工智能

01 特斯拉发布“宏图4.0”

9月2日,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MasterPlanPart4),表示公司将帮助人们创造一个刚刚开始想象的世界,并以前所未见的规模实现。特斯拉正在构筑将AI带入物理世界的产品和服务。

“宏图4.0”强调“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改善交通的可负担性、普及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少污染;人形机器人Optimus不仅改变人们对劳动的认知,也提升了劳动的可及性,帮助人们摆脱枯燥或危险的工作。

• 点评:相比前三篇章聚焦新能源汽车和可持续能源,“宏图4.0”着重描绘了AI和机器人,顺应了具身智能加速落地的产业趋势。就在“宏图4.0”发布之际,马斯克也重申机器人业务的战略地位,表示未来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曹妍)

02 AI增强脑机接口提升行动力

9月1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在《自然·机器智能》发表论文

Brain–
computerinterfacecontrolwithartificialintelligencecopilots,报告他们利用人工智能增强的脑机接口提升使用者的行动力。

研究团队采用“共享自主权”架构,让人工智能副驾(AIcopilot)系统与脑机接口(BCI)使用者(人类主驾)协同达成任务目标,并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中演示了这个架构(AI-BCI)。相较于单独使用脑机接口,AI-BCI能让使用者在移动计算机光标或操作机械臂等任务中的表现提升3.9倍。

• 点评:脑机接口可以解码神经信号,帮助瘫痪的患者运动和交流。AI-BCI提高了BCI性能,让患者在日常使用中更加实用、高效地完成复杂任务。随着AI系统的升级,AIcopilot还有望整合到侵入式脑机接口中。(曹妍)

生物医药

03 首款“中国籍”地舒单抗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9月2日,复宏汉霖(2696.HK)和欧加隆(Organon,OGN)共同宣布,公司研发和生产的地舒单抗注射液两个产品(60mg/mL以及120mg/1.7mL)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相关事件等八个适应症,这也成为首个在海外获批的国产地舒单抗。

• 点评:国产地舒单抗在美国获批上市,表明该产品的质量获得全球权威机构背书,为后续中国药品进入海外市场提供了信用支持。接下来,地舒单抗能分走原研厂家安进的多少市场份额,仍有待观察。(卫酉祎)

04 三笔重磅创新药出海交易

9月2日,科弈药业将自主开发的全球首个纳米双抗ADC药物KY-0301的海外开发、注册及商业化权益授予RADIANCEBiopharma,将获得0.15亿美元首付款,以及最高1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和相应的销售分成。KY-0301于2024年获得美国IND许可,目前正在进行中国临床I期剂量递增试验。

9月3日,舶望制药与诺华达成新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多项心血管产品,包括两款早研阶段分子的中国以外权益的选择权,用于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sHTG)和混合型血脂异常,BW-00112(ANGPTL3)产品的优先谈判权,以及另一款临床前的siRNA药物中国外权益。舶望制药将获得1.6亿美元的预付款,并可能获得潜在里程碑和期权付款以及商业销售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总潜在里程碑价值52亿美元。

9月5日,恒瑞医药将自主研发的心肌肌球蛋白(Myosin)小分子抑制剂HRS-1893项目在除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BraveheartBio。恒瑞医药将获得0.65亿美元首付款(含3250万美元现金和等值3250万美元的BraveheartBio公司股权)和完成技术转移后的0.1亿美元近期里程碑款,还将收取最高10.1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相应的销售提成。HRS-1893目前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

• 点评:中国创新药授权出海交易愈发密集,采取的“低首付+重里程碑”的模式、NewCo模式(将创新药管线部分权益授权给境外投资方新成立的公司)等合作模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分散研发和商业化风险、借助境外的资金和运营团队推动后续开发并确保收益最大化。(罗仙仙)

05 饮食干预治疗转移性癌症的新策略

9月2日,广州大学、江南大学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研究团队在《细胞-代谢》(CellMetabolism)发表论文


Xylulose5-phosphatefosterssustainedantitumoractivityofprogenitor-likeexhaustedSLC35E2CD8Teffectorcells,报告他们发现木酮糖激酶(XYLB)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通过产生木酮糖5-磷酸(Xu5P,一种可增强CD8+T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的代谢物),来抑制肺部的肿瘤定植。在小鼠模型中,补充Xu5P或采用富含Xu5P的饮食(例如苦瓜、百合等蔬菜)与抗PD-1治疗协同作用,可增强抗肿瘤免疫力。

• 点评:已有临床前模型和早期临床研究表明饮食干预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癌症治疗方法,但我们对饮食疗法的潜在机制了解十分有限,上述发现深入研究肿瘤转移和免疫逃逸过程中涉及的代谢适应性,为转移性癌症的饮食干预潜力提供了新的见解。(罗仙仙)

06 干细胞移植可治疗抑郁

9月4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陈跃军、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熊曼等在《细胞》( Cell)子刊 Cell Stem Cell 发表论文Human stem cell-derived A10 dopaminergic neurons specifically integrate into mouse circuits and improve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报告他们开发了一种从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高效分化生成A10样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A10-like mDA)的方法,发现Notch抑制剂、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抗坏血酸(AA)诱导的有丝分裂后模式化可诱导A10亚型的形成,并通过实验证明移植的A10-like mDA神经元可将特异性整合到小鼠的大脑神经回路,在正常小鼠中产生了抗焦虑表型、在抑郁症小鼠中产生了抗抑郁表型。

• 点评:A10多巴胺能神经元,被认为是治疗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各种精神疾病的靶细胞。该研究证明,基于A10-mDA神经元的疗法在治疗重度抑郁症方面具有潜力,并为利用 hPSC来源的神经元亚型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李一跞)

科学前沿

07 揭示植物基因起源新机制

9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园艺林学学院宁国贵团队在《细胞》(Cell)发表论文
Adenovo-originatedgenedrivesrosescentdiversification,揭示了自然界中一个全新基因的诞生。

科研团队聚焦木香花的两种香型变种,通过基因组成的精细对比,成功鉴定出一个全新基因SCREP。进一步研究发现,一段名为MITE的“跳跃基因”插入了SCREP启动区域,使SCREP基因表达显著增强,并助力其在繁衍中实现代代遗传。

同时,研究团队从四种代表性蔷薇植物中提取SCREP基因,将其导入原本不含该基因的草莓和矮牵牛中。结果显示,导入SCREP基因的草莓、矮牵牛体内的丁香酚含量均显著降低,证明SCREP具备“香气开关”功能,在不同植物中可稳定发挥作用。

• 点评:植物能否产生新的基因并将其整合进基因组,展现出差异化特征?这是进化生物学领域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上述研究揭示了SCREP基因诞生以及对植物表型的影响机制,为重新审视植物基因的起源提供了新视角,也为从头设计新基因、改良生物性状开辟了新思路。(曹妍)

08 火星存在固态内核

9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毛竹团队等联合得克萨斯大学团队在《自然》(Nature)发表论文Seismic detection of a 600-km solid innercore in Mars,确认火星存在固态内核,证实了火星与地球相似的核幔分异结构。

研究团队引入火震阵列分析方法,通过对23个信噪比较高的火震事件数据进行分析,成功提取出穿过火星核的关键震相,并识别出被视为“固态内核标志”的PKiKP震相信号。结合不同的火核震相,团队测得火星固态内核半径约为600千米,并揭示其主要成分可能是富含轻元素的结晶铁镍合金。

• 点评:行星内部存在内核这一情况对于行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团队通过火震阵列分析方法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为月球等星体深部结构的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曹妍)

09 新型光催化策略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9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峰团队联合意大利里雅斯特大学教授PaoloFornasiero等在《科学》(Science)发表论文PhotochemicalH2
dissociationfornearlyquantitativeCO2 reductiontoethylene。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光催化策略,在常温条件下实现氢气异裂,为绿色低碳化工提供了全新路径。

加氢反应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反应之一,约四分之一的化工反应过程至少包含一步加氢反应。加氢反应的核心之一是氢气活化,包括均裂和异裂两种机制。其中,氢气异裂产生极性的氢物种,具有反应活性高、对极性官能团选择性加氢的特点。然而,氢气异裂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消耗大量能源、增加安全风险。

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提出利用光生电子与空穴共同构建空间相邻的正负电荷中心,成功突破了这一技术瓶颈。他们以金/二氧化钛为模型催化剂,在紫外光的激发下,产生束缚态电子-空穴对,实现了常温下的氢气高效异裂。这种光催化方法在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在常温条件下,氢气异裂产生的活性氢物种可将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乙烷,再通过后续装置转化为乙烯,转化率高达99%。催化剂可以稳定运行超过1500小时。

• 点评:光催化实现常温下的氢气高效异裂,大幅度降低了传统加氢反应过程的能耗,还开辟了以氢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乙烷、乙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新思路。(卫酉祎)

科创力研究中心

责编 黄金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