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太原“鸟叔”十年追拍180多种鸟,张张能当壁纸
初夏的太原汾河景区,生机勃发。
68岁的高秋生屏息凝神,镜头紧紧锁定一只掠过水面的白鹭。“咔嚓”一声,翅尖轻点涟漪的瞬间,被他永恒定格。
“白鹭如今是咱汾河的常客了!”他言语间带着欣喜。
这看似寻常的画面,却来之不易。高秋生,曾是中铁三局的一名职工,2014年退休后,他爱上了摄影,并将镜头对准了汾河岸边的生灵。十年间,他累计拍摄记录约180种鸟类,将山西鸟类图鉴增加了一页又一页。

从猎人到“鸟叔”
在太原拍鸟圈,高秋生是公认的“鸟叔”。他拍摄的《蓑羽鹤》曾登上国家级核心期刊《生物学通报》封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痴迷鸟类的摄影师,早年竟是个打猎爱好者。

翠鸟

寿带鸟

知更鸟
“年轻时爱打猎,图的是那份追逐的乐趣和挑战的刺激。后来迷上了摄影,想法慢慢变了。” 高秋生笑着回忆,2014年,一次在汾河景区拍摄时,无意间拍下了许多鸟儿的照片。后来翻看时,被这些小精灵深深吸引。从此他放下猎枪,扛起相机,一头扎进了鸟类摄影的世界里。
拍鸟,比拍摄花草、人物更具挑战,对技术和设备要求极高。
“迷上拍鸟后,我变成了‘装备党’,退休金几乎都投进去了。”高秋生坦言,添置专业相机和各种焦段镜头,确实是“下了血本”。
然而,好设备只是基础,对真正的鸟类摄影师而言,出众的眼力是基础,超乎常人的耐心与细致才是必修课。

红腹锦鸡

蓝翡翠鸟

红尾伯劳
与“鸟中大熊猫”的四次约会
“拍鸟”十年,最让高秋生难忘的,是他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的四次“约会”。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最古老的野鸭种类,已在地球上生存1000 多万年,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更被誉为“鸟中大熊猫”。
“2018 年,它们出现在摄乐桥附近,我们每天扛着相机往那跑。” 高秋生回忆。但中华秋沙鸭视力极佳,警觉性非常高,稍一靠近便惊飞远遁,拍摄难度很大。
为了能近距离捕捉到这珍稀身影,高秋生和几位鸟友在汾河湿地公园的一个小岛上开始了艰苦的蹲守。
“我们提前在岛上扎好帐篷,用茅草仔细伪装。那阵子,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背上中午的干粮,穿上厚重的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趟过冰凉的河水,钻进帐篷里就开始等。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手脚冻得发麻,一守就是一整天。”
前三天的等待都徒劳无功。第四天清晨,水面上终于掠过期待的身影——一群普通秋沙鸭中,居然混着一只中华秋沙鸭!
“虽然隔了有一两百多米,我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高秋生翻出照片,兴奋地给记者讲解:“它们有独特的云纹羽毛,脑后还有一撮标志性的‘小辫子’,非常漂亮!”这一珍贵发现,随后被央视9频道及省市电视台广泛报道。

中华秋沙鸭

风头潜鸭

鸳鸯
作为生态环境的 “晴雨表”,中华秋沙鸭对栖息地的选择极为挑剔——唯有水质澄澈、水草丰茂、食物链完整的水域,才能留住它们。
“它们现在几乎隔一两年就会来,2018年之后,我又有三次与它们重逢,感觉就像老朋友回来了。”高秋生说,珍稀鸟类的频繁造访,是太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最生动、有力的证明。

蓝喉歌鸲

冠鱼狗

丹顶鹤
镜头下的生命百态
这些年,高秋生的足迹遍布汾河两岸。从上游的汾河二库到下游的汾河四期,往返奔波了多少趟,他已记不清。但哪些鸟儿曾闯入他的镜头,却如数家珍:
“这是白尾海雕,2018年在汾河湿地公园拍到的珍稀猛禽,拍它可是费了好大劲儿。”
“体型最大的这位叫大鸨,最小的这只叫鹪鹩,体积只有麻雀的一半。”
“这只是知更鸟,被誉为报春使者,是今年3月在迎泽公园拍到的。”

白尾海雕

大鸨

鹪鹩
高秋生拍鸟,特别“较真儿”。
“拍鸟不能只拍个影儿,得拍出它们的魂儿。”是他常挂嘴边的话。即便面对最常见的鸟,他也愿意花上数小时守候,只为捕捉那最灵动、最具生命张力的瞬间。
翻开他的微信朋友圈,每一帧都跃动着生命的活力:苍鹭捕食迅猛果决,寿带鸟散步长尾飘逸,蓝喉歌鸲喉间一抹亮眼的蓝,凤头鸊鷉是“谈情说爱”的高手……
他的微信里有两千多个“鸟友”,大家每天在群里分享消息:“二库来了凤头潜鸭”“汾河四期鸳鸯出现”……这些消息就像信号,总能让他背起相机包就往外跑。
这些年,他还远赴云南、四川、内蒙古,记录不同地域的珍禽,13块2T的移动硬盘里存得满满当当,可谓一部精彩的“鸟类百科全书”。
2023年,山西省林业厅为编纂鸟类名录征集资料,高秋生打开了他庞大的影像宝库,毫不犹豫地将多年积累的珍贵资料倾囊相授。

疣鼻天鹅

风头鸊鷉

火烈鸟
从“爱鸟人”到“护鸟人”
如今的高秋生,早已超越鸟类摄影师身份,成为一名热情的鸟类科普传播者。谈起鸟类习性,他滔滔不绝:
“全球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4条途经中国。涉及我们山西所属的华北区,正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通道和中亚通道。”
“每年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候鸟会经此迁徙,那是我们最忙的时候。眼下是鸟类的‘育雏季’,也是我们的‘鸟荒季’,正好趁这时候集中精力建设一下‘鸟点’。”
“我们在东、西山附近的山坡上建了营地,栽了山花,搭建了饮水池,打造好‘补给站’,到时候它们才会来这里停歇觅食。”
作为山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志愿者,高秋生不仅奔走山水间观察记录鸟况,还带动更多人加入生态保护行列。他们用行动,记录着生态变迁,守护着绿水青山。
数据显示,太原汾河景区现有绿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约11.5平方公里,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III类标准以上,白鹭、斑嘴鸭等百余种鸟类择地而栖,昔日大河风光重现眼前。
当夕阳把汾河水染成金色,当成群的绿头鸭掠过水面,高秋生说,这些小生命是汾河生态最真实的见证者——它们的回归,让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文须雀

短耳鸮

东方白鹳
来源|山西日报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