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专家齐聚济南高新区鸡山小学,开启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新图景
近日,济南高新区鸡山小学迎来一场跨越地域的气象科普教育盛宴。济南高新区、东营广饶县、甘肃临夏县三地气象及教育领域专家齐聚于此,通过 “万千气象进校园 科普教育向未来” 主题活动,共探气象科普与校园教育的融合路径。

济南高新区教育文体部党组成员田恒,济南气象学会秘书长孙长征,东营市广饶县教体局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良鹏,广饶县气象台台长商洪丽,甘肃省临夏县掌子沟乡中光中心小学、广饶县大码头镇西刘桥初级中学、鸡山小学家长代表、校长、老师参加活动。
活动当天,来宾们驻足校门口气象宣传栏与劳动基地,直观感受学校将气象知识与劳动教育结合的创新实践。
随着参观路线延伸,一楼气象农具展厅内的老式气象观测工具与现代农业气象设备形成时空对话;二楼教室气象主题展示栏中,学生绘制的二十四节气思维导图与气象谚语手抄报生动展现学科融合成果;三楼篆刻与剪纸教室中,“风云变幻” 主题篆刻作品与 “气象万千” 剪纸长卷,将传统文化与气象科学巧妙结合;更引人注目的是“青蓝交响,瓷路千年”青花瓷展览,这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古人读懂“天气密码”的证明——秋天是最适合烧瓷的季节,九月的气候适宜,温湿度平衡,釉色更纯净。而雨后放晴的瞬间,云隙透出的淡蓝色则是最理想的釉色。四楼大厅的气象主题作品展与美术教室的四季气象画作,则以艺术视角诠释气象之美。参观团不时驻足拍照,对学校 “气象 + 文化 + 艺术” 的特色教育模式频频点赞。

接下来,三地代表齐聚三楼会议室展开深度交流。鸡山小学校长卢化新说:“气象科普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生态意识的重要载体。” 大队辅导员卢晓娜从课程开发、实践活动、家校联动三方面汇报学校气象工作成果,依托校园气象站,学校开发的《校园气象观测》校本课程已形成 “观测、记录 、分析、 应用” 的完整教学链条。
与会领导及教师对学校气象工作的系统性规划与创新性实践给予高度认可,并表示将以鸡山小学为范例,深度挖掘当地自然资源、文化底蕴等地域优势,打造兼具学科性与地域特色的教育品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活动特别面向东西部结对学校 —— 甘肃临夏县掌子沟乡中光中心小学进行线上直播。这种 “线上 + 线下” 的联动模式,打破地域限制,让优质气象科普资源跨越山海,实现教育普惠。
卢化新认为,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高新区鸡山小学 “以气象科普育人” 的办学特色,更搭建起三地气象教育交流的桥梁。
记者:李鹏 编辑:杨子梦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