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青春唱响时代,和声共筑华章,长春市第三届市民合唱季复赛高校组第四场举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11:12:00    

5月26日,长春市第三届市民合唱季复赛高校组第四场比赛在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精彩上演。来自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早期教育职业学院、吉林外国语大学、长春科技学院等高校的9支合唱团齐聚一堂,他们用18首风格迥异的歌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展现了高校学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多元曲目 演绎青春风采

比赛现场,各支合唱团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用精彩的演唱征服了每一位观众。长春师范高等专科特殊教育学院“声而不凡”合唱团带来了《无名的人》《紫荆花盛开》,他们用深情的歌声传递着对平凡人的敬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春早期教育职业学院“青柠”合唱团演唱了《国家》《Danny boy》,既有对祖国的深情告白,又有对经典歌曲的独特诠释。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吉星”男生合唱团作为当天比赛中唯一的一支“纯男团”组合,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带来了《听海》《将进酒》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歌曲。《听海》中,男生们浑厚低沉的声线将婉转略带忧伤的音律演绎得淋漓尽致,音符仿若浪花撞击礁石,敲打着每个人的心;《将进酒》则配以古筝、大鼓,筝鼓相应之下,让人仿佛置身长安三万里的璀璨星河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特殊教育学院“师之韵和”合唱团连续三年参赛,此次他们带来了《歌唱祖国》《少年》,并在《少年》中加入了擅长的手语表演部分,既体现了特殊合唱团的特点,又为演唱增添了温情元素。

吉林外国语大学“桥之声”合唱团演唱的《Try Everything》《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繁星”女子合唱团演唱的《世界赠予我的》《如愿》,歌声空灵纯净,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美好的梦境。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乐声”合唱团带来的《盛世百花开》《怒吼吧,黄河!》,气势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青年合唱团演唱的《爱无限》《Yelinik》,旋律优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长春科技学院的“东华之声”合唱团演唱的《从前慢》《米供歌谣成传说》,用悠扬的歌声唤起了人们对过去时光的美好回忆。

师生心声 共话成长感悟

在比赛现场,各支合唱团的师生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参赛感受。吉林外国语大学“桥之声”合唱团的领队教师高紫玹表示:“这已经是他们参加的第三届市民合唱季了,孩子们对待比赛非常重视,每天都刻苦排练。对于他们来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更多的是通过比赛学会了团队协作,并在艺术中寻找到友谊。”

连续三年参加市民合唱季的吉林艺术学院“乐声”合唱团团员田乃予感慨地说:“通过参与这项活动,不仅在舞台上得到了锻炼,还丰富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专业能力也有所提高。”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学院“师之韵和”合唱团的小提琴伴奏谢钰涵表示:“这个平台为同学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们。在比赛中,大家不断打磨自己,拓宽了合唱的思路。”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团委文化艺术指导办公室主任张博寒介绍:“今年他们推出了吉星男生合唱团,集合了男生们的优势,结合《将进酒》这首歌的特点,加上乐器辅以增色,打造了独特的演绎形式,既展现歌词的韵味,又让大家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青年合唱团团长、指挥孙晶莹表示:“通过这三年的连续参加,同学们在舞台实践上得到了充分锻炼,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比赛中,同时也在同学之间形成了互动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专家点评 寄语美好未来

首次出任长春市市民合唱季评委的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黎红,在观看了整场演出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今天这场演出无论是阵容,还是在选歌、选曲上都非常棒。曲目选择很宽泛,表现了不同的曲风和演绎方式,演唱也很专业,看得出每个合唱团都下了一番苦功夫来练习。高校参与对促进长春市民文化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高校学子的成长也非常有意义。当他们步入社会,回想起这段经历,一定是充实且收获满满的。”张黎红说,“市民文化生活也需要多样的艺术形式来推动和提升,合唱是其中的一种,大家寄情歌唱,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满足和对幸福未来的畅想,在丰富了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愉悦、向上的能量。”

此次长春市第三届市民合唱季复赛高校组第四场比赛,不仅是一场音乐的较量,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各支合唱团用歌声展现了青春的风采,用音乐传递了情感与力量。相信在未来,他们将继续在音乐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长春市民文化的发展贡献更多的精彩。

来源:长春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丹/文 刘洋/图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