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民间传说故事
#山东##临沂##兰陵##兰陵大小事#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神话传说类
1. 龟蒙顶的传说
兰陵县境内曾有一座无名大山,山顶的老龙潭因通东海而能行云布雨,后遭碾盘大的乌龟精祸害,导致草木枯萎、童男童女被吞食。白马关的白莲、白原姐弟立志除害,绣出百只苍鹰镇压龟妖。最终,龟妖被群鹰啄食殆尽,化作巨石蒙盖龙潭,形成“龟蒙顶”。后人建庙立碑纪念姐弟二人。
2. 芙蓉山的传说
原为芙蓉湖,因九头蛟作乱,高柴率众与水妖搏斗牺牲,其女继承父志,得仙人相助,以破瓢舀干湖水,镇压水妖。湖水干涸后化为八座形似荷花的小山,故称“芙蓉山”,周边村落如东芙蓉、西芙蓉等均因此得名。
3. 苍山大蒜的起源传说
秦始皇祖母患病,道士以三头蒜治愈,始皇赐名“神蒜”。道士称蒜源“苍山下”,即今兰陵县神山镇。因大蒜离原生地后品质退化,始皇遂定过年食蒜习俗。另有一说与“大蒜仙子”相关,金花仙姑与龙啻被贬凡间化作清泉,蒜果落地生根,经寺庙清泉浇灌传播人间。
二、历史人物与典故
1. 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出生于兰陵县匡王村(今属鲁城镇),幼时家贫,凿壁借光读书,后成为西汉丞相。村中曾存其母守望的脚印石,后因水库建设被淹。当地以匡衡文化为核心,推动教育发展,并规划“匡衡文化园”。
2. 荀子与兰陵
战国时期,荀子任兰陵令近二十年,推行“平政爱民”政策,著书立说,死后葬于兰陵。今兰陵镇建有荀子庙,碑廊刻有《荀子》三十二篇,其思想深刻影响当地文化。
3. 季文子与文峰山
春秋鲁国执政大臣季文子勤政廉洁,逝后葬于神峰山,后人改山名为“文峰山”。山上有季文子墓及鲁南革命烈士陵园,成为兰陵文化的重要象征。
三、民俗与自然景观传说
1. 神山(凤凰山)的由来
原名凤凰山,因山形似凤凰(有头、背、双翅、尾、卵)得名。隋唐时山顶庙宇供奉玉皇大帝等神像,后因神像众多改称“神山”。山后泉水“南老泉”长流不息,传说与南方道士改风水相关,泉畔曾为村民生活中心,现多被填平开发。
2. 八大崮传说
沂蒙山区有“八大崮”,其中兰陵县流传云头崮、枕头崮等险峰故事:蟒蛇精祸害百姓,仙女化身绣女,以绣花工具化为山崮镇压妖蟒,形成南至马脖山、北至黄草山的山脉群。
3. 猴呱哒鞭舞与小郭泥塑
猴舞:清代起源,表演者模仿猴子耍花棍,以逗乐谋生,现为省级非遗。
小郭泥塑:清代李宗标创制,泥塑内嵌芦哨可发声,题材涵盖神话、戏曲人物,亦为省级非遗。
四、其他民间故事
1. 将军桥村与史大奈
唐朝初年,史大奈在村东北“顺王城”招兵反隋,修桥便利交通,村名由此而来,桥头曾立其雕像。
2. 南老泉的童年记忆
神山镇南老泉雨季水面达三个足球场大,村民曾在此游泳、洗刷衣物。泉水干涸后沿岸种蒜,现多被填平建楼,成为一代人的乡愁记忆。
兰陵的传说融合了神话、历史与民俗,既体现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彰显儒家文化的浸润。从龟蒙顶的除妖壮举到匡衡的勤学精神,从荀子的治国理念到非遗技艺的传承,这些故事不仅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脉络的缩影。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评论和补充,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