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两家盈利 新三板保险中介为何越来越难
上市公司年报基本披露完毕,新三板挂牌的保险中介机构业绩也逐渐浮出水面。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5月5日,已有7家新三板保险中介披露了2024年年报,整体业绩表现不及去年同期。
综合来看,诚安达、润生保险、中衡股份、昌宏股份、一正保险、创悦股份、润华保险7家公司中,仅一正保险实现了盈利且净利润正增长,其余6家公司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亏损或盈利下滑。一方面,机构越来越难以生存;另一方面,挂牌机构越来越少。由于未按规定日期披露年报,华凯保险将被停牌,且面临被摘牌风险。
业绩持续承压
对于在新三板挂牌的保险中介机构来说,在监管政策趋严、佣金率持续降低的情况下,业绩承压一直是面临的首要问题。
目前披露2024年报的7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2024年合计实现净亏损51.69万元,具体来说,一正保险实现了88.18万元净利润,润华保险实现净利润785.29万元,其余5家公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中衡股份和创悦股份同比由盈转亏,另外3家公司诚安达、润生保险和昌宏股份近两年连续亏损。
营业收入方面,2024年,7家披露年报的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合计实现营收10.43亿元。其中,中衡股份、润华保险、一正保险和诚安达4家公司营收正增长,其余3家营收出现缩减。
对于业绩表现,各家公司也在年报中解释了原因。如一正保险表示,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增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5.75%,加强了成本、费用控制,其他收益等有所增加。净亏损88.47万元的润生保险表示,公司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减少,但管理费用没有按照相应幅度减少,导致利润降低。
业绩不理想背后,当前保险中介行业普遍面临竞争压力。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保险中介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在大型保险中介公司占据主导地位的环境下,中小机构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其次,运营成本高企,包括人力成本、技术投入以及合规成本等,给这些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压力。此外,产品、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力也是导致盈利困难的原因之一。
2024年营收仅有1035.09元的昌宏股份在年报中直言,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经过十余年发展,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保险中介市场已由初级阶段进入了转型阶段,各家保险代理公司不断扩充资本金,增加业务规模,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保险代理市场已经呈现出经营规模越大的保险代理公司竞争力越强,经营规模较小且服务质量较差的保险代理公司竞争力越弱的格局,市场主体竞争愈加激烈。
加速挥别新三板
业绩承压的同时,新三板“牌桌”上的保险中介玩家越来越少。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高峰时期,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机构一度超过30家,随着机构陆续摘牌、转型,数量已经降至个位数。
华凯保险近日公告,由于未按要求披露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该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面临停牌,如果该公司6月30日前(含)仍无法披露年报,将面临被摘牌风险。
除了被迫或主动摘牌,也有机构选择改弦更张,更换赛道。例如,民太安财产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正式更名为“民太安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剔除了原有保险相关服务,新增人工智能硬件销售在内的人工智能类业务。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普遍面临着融资不畅、审计成本增加等问题。当初很多机构在新三板挂牌,意在引入资本,改善公司融资情况,同时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等。但由于自身后续发展能力不足,业绩不佳,难以吸引到资本。此外,保险中介行业在新三板流动性不及预期,选择离开也可以理解。
出路在哪
当前,整个保险业正在经历转型发展,从求量到求质,从“人海战术”到高质量队伍。对于保险中介机构来说,也需要积极跟进市场转型,提高服务水平,增加客户黏性,寻求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各家公司年报中,业务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等多次被提及。创悦股份提到,公司积极开发PC端展业工具、App平台、微信端微商城等移动展业工具降低营业成本,拓展市场,扩大存量客户。庞大的客户群体和优质的后续服务,是企业提高议价能力的筹码。润华保险表示,公司积极拓展电商渠道,加大合作力度。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机构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该如何发力?从政策端,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表示,保险中介要积极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公司的战略和业务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政策的变化。同时,要注重风险管理,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
从保险业务端,余丰慧建议,一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二是加强与大型保险公司的合作,通过代理或合作伙伴关系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能力。三是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细分,针对特定市场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