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山海之约:一片茶叶里的粤黔协作样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4 12:57:00    

从珠江之畔到黔中腹地,一缕茶香跨越山海,谱写着广州市花都区与安顺市普定县携手共进篇章。两地以茶为媒搭建东西部协作之桥,将普定的生态茶资源与花都的资金、技术优势交织融合,让这片高原上的茶叶成为产业振兴的鲜活载体。

产业振兴,基础先行。在东西部协作推动下,普定茶产业先强“筋骨”:援建的普定茶产业展示中心让深山好茶有了展示窗口,沿着茶山修建的轻型单轨替代人工背运降低茶叶运输成本,这“一静一动”的投入,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我们从2021年开始联手推进茶产业合作。”近日,粤黔协作工作队安顺工作组普定小组组员、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邓飞说,两地紧扣普定“一大一小、一果一叶”的产业发展目标,积极助力朵贝茶品牌打造。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600万元建设普定茶产业展示中心,投入480万元为产业区道路及茶农反映的运输难点铺设轻型单轨,这些数字背后是对产业痛点的精准回应。

普定县穿洞街道靛山村的茶园里,从春到夏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从事茶产业16年的姚春雷对此感受深切,累计超200万元的项目资金帮扶,让茶企在加工环节迎来了新变化,而“走出去”的机会和技术培训更让他们拓宽了视野。

“2022年的茶叶加工提质增效项目很关键。”贵州省茗之源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姚春雷说,120多万元的茶叶设备投用后,加工能力显著提升,“不只是产量高了、效率快了,茶叶品质和标准化程度都上去了。”他特别提到,每逢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等节假日,花都区相关部门总会发来邀请,让他们带着茶叶参加学习交流和展示活动,这种机会对山区茶企格外珍贵。

在普定,茶叶早已成为农户手中的“致富叶”。每年春茶季,靛山村的茶山便热闹起来,当地三家茶企在此期间创下近千万元产值,其中40%直接以劳务费形式发放给工人,整个春茶季用工量近5万人次,高峰期单日用工超1000人次,需协调6辆大巴接送村民。

而茶园里醒目的“我在贵州有个园”认购牌,更让增收渠道持续拓宽。2024年11月以来,16家花都爱心企业认购了26亩茶园,为25户农户带来户均1万元的稳定增收。

谈及下一步规划,邓飞表示,将进一步健全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依托粤黔协作优势,组织茶企参加广东省广博会、茶文化交流节等活动,同时通过“我在贵州有个园”活动邀请广东企业家实地体验,以“内引外联”提销量、树品牌。

如今的普定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4年底,普定全县采摘鲜叶6279.04吨,加工干茶1569.76吨,实现产值2.36亿元,茶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县域支柱产业之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强

编辑 杜延卿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