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行丨工业互联网运维师:生产车间“云上智控” 重塑制造基因
编者按: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但随着新职业、新工种大量涌现,职业早已不止“七十二行”。
去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发布:云网智能运维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等19个新职业,以及直播招聘师等28个新工种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上游新闻品牌栏目《七十三行》继续“上新”,走进这些新职业从业者。今天来看工业互联网运维师陈国靖的故事。

职业:工业互联网运维师
定义:使用软件、专用设备、检测仪器及工具,对工业互联网系统进行网络互联互通、数据采集处理、标识解析应用、平台应用优化、系统安全维护的人员。
在重庆这座充满活力的工业重镇,一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近年来,重庆全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183个智能工厂、1096个数字化车间。在此背景下,一个全新的职业群体——工业互联网运维师,逐渐崭露头角,正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
他们不仅是智能制造的“守护者”,更是生产效率跃升的“赋能者”。“五一”劳动节前夕,记者走进重庆宗申赛科龙摩托车生产车间,一睹工业互联网运维师的工作流程,感受智能化带来的生产效率。

陈国靖
陈国靖是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常年派驻这家工厂的工业互联网运维师,他带领记者对两组生产线进行了一番比对。
车间内,两组生产线正并行运转,形成鲜明对比。
在传统生产线上,工人们如同精密齿轮般嵌在链板线上:一名工人迅速取下摩托车架,固定在“履带”上;另一名工人双手抱起沉重的发动机,精准放置,随后熟练地拧紧螺丝。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工人们还需在纸质笔记本上记录数据,确保生产流程的可追溯性。然而,由于产线节奏固定,熟练工人与新手之间的效率差异导致“苦乐不均”,巡检工来回穿梭,随机抽查,以防质量隐患。
而在智能生产线上,AGV小车灵活穿梭,吊缆精准输送物料,工人只需轻点液晶屏,系统便自动下达装配指令。当电起子“呜”的一声完成螺丝紧固时,扭矩值已被实时记录在云端。整个产线不再是机械的流水作业,而是动态调整的柔性生产——AGV小车根据工序需求自动调整速度,消除等待时间,让每个工位始终高效运转。
陈国靖解释,他的工作不再是传统的设备维护,而是通过数据优化整个生产系统。“过去,工人依赖经验判断螺丝的紧固力度,而现在,系统自动设定最优参数。”他介绍,“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测每一道工序,任何偏差都会自动报警,无需人工巡检。”在他的调控下,智能产线减少了25%的人力需求,将单台制造成本降低47%,人均小时装配效率却提升近2倍。
他说,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流程,提高了精度,在质量把控上,还减少了对工人经验的依赖。

陈国靖
在宗申赛科龙车间,仅两名工业互联网运维师的管理,就为企业带来惊人的效益提升——一年节省生产成本868万元。这一数字背后,是新质生产力对传统制造业的深刻重塑:数据替代经验,工人不再依赖个人技能,而是依托系统精准操作,降低人为误差;柔性生产优化效率,AGV小车动态调整节奏,消除工序等待,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远程智能管控,运维师无需“盯产线”,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即可实时监控生产全流程。
从螺丝刀到传感器,从经验手册到工业大脑,这场“智造革命”,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力”的内涵。目前,重庆已有约2000名工业互联网运维师,而随着智能工厂的加速普及,这一数字将持续增长。
上游新闻记者 郭欣欣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