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追青逐绿 向美而行

沿黄旅游公路新安县段
炎炎夏日,洛阳的绿意扑面而来。
从黄河之滨的绿水清波,到伏牛腹地的苍翠林海;从习惯成自然的晴空朗朗,到“北国花城”的幸福叙事;从老工业基地的绿色转型,到守绿换“金”的价值蝶变……这份写在河洛山水间的生态答卷,见证着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选择,也映射出美丽洛阳赋予人们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生态兴则文明兴。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洛阳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厚植生态优势,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河洛大地落地生根。
减污降碳 向新向绿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项目电池工厂投产。
电镀废水分类达标排放、污泥资源化回收利用、全过程在线监测……在伊川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新投入运营的中原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各项排放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成为表面处理产业绿色转型的一面旗帜。
电镀表面处理,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长期处于“小、散、污”的发展状态,被贴上高耗能、高排放的标签,面临着环保与发展的双重考验。
“‘蝶变重生’必须‘脱胎换骨’,绿色转型是电镀产业发展的必然出路。”园区负责人许元科坦言。针对产业发展痛点,市委市政府支持洛阳工控集团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作用,高标准打造表面处理全链条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建设150余条产线,满足20种电镀工艺,全面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

新区污水处理厂
一砾见沧海。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其中,绿色发展是鲜明底色。
“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蕴含着“进与退”“取与舍”的绿色发展辩证法。
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曾是洛阳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短板。近年来,从铁腕整治散乱污企业,到推进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再到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洛阳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高质量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升。

在位于新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洛阳新强联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当下,在伊滨宁德时代洛阳基地, “零碳工厂”理念重新定义了动力电池制造的生态标杆;在新安新强联精密轴承科技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绿电”;省委省政府也将全力支持洛阳打造国家级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园区……
不单是产业向“新”向“绿”,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从“光盘行动”到垃圾分类,从截污治污到中水回用,从全民植树到绿色出行,大家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
治黄兴黄 大河奔涌

黄河岸边景美如画
黄河万里,奔流激荡,在河洛大地留下了最美的一段。
穿行“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登临新安鹰嘴山,万顷碧波犹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一顶顶帐篷搭起了“诗和远方”,青年三五成群,面朝黄河,纵情欢聚。
出山入川,进入孟津,小浪底大坝以下,黄河趋于平缓,澄澈的水流、葱茏的沙洲,还有唯美的飞鸟、花海、林荫道,构成水天一色、色彩斑斓的画卷。
“黄河的变化太大了。”在孟津区铁谢村党支部书记吕建松的记忆里,黄河两岸曾经遍布鱼塘、砂场,污水乱排、侵占湿地等现象时有发生,人们“临河不见河,近水不亲水”。
转变出现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黄河孟津段湿地风光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洛阳牢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殷嘱托,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驰而不息推进黄河“清四乱”和生态修复,唱响了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取缔了砂场,腾退了湿地,修复了生态,贯通了旅游廊道,黄河岸线重焕生机。”吕建松欣喜地说,“现在家门口的黄河河段已经成为国家级幸福河湖,乡亲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打心底里感恩总书记!”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洛阳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大力推进流域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中小流域“两清一护”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连年实现“双下降”,滨水生态空间遍布城乡,“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幸福河湖新画卷徐徐铺展。

在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白鹤段的沙土崖壁上,崖沙燕结伴飞行。

黑鹳在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觅食 。
生态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如今,洛阳黄河湿地鸟类增加到323种,数量最多时达20万只,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成为常客,湿地观鸟游成为文旅出行的新亮点。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安澜,是习近平总书记长远的牵挂。
在此次河南考察中,总书记特别强调,汛期已经到来,各地对防汛抗洪务必精心准备,确保预案充分、应对从容。今年,我市将牢固树立“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加快完善黄河干支流防洪减灾体系,全力守护黄河安澜。
守绿换金 和谐共生

栾川县庙子镇金牛岭水库周边青山叠翠,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夏日的栾川,天空爽朗,澄碧无瑕。
驻足伊水之畔,仰观老君山,负势竞上的峰林耸入云霄,巍峨的气势和震撼力涌上心头。登临金顶俯瞰山城,又是另一种心境,云雾氤氲升腾,伊水蜿蜒如带,城中有画、画中有城。
为一睹这“八百里伏牛山美景集于一室”的老君山仙境,数以万计的游客从天南海北汇聚到这里,每年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
“过去开山挖矿,如今点绿成金。”老君山的拓荒人杨植森从工矿开发投身生态旅游,见证了老君山从负债累累的林场到全国文旅样板的“蝶变”。

游客在栾川县庙子镇的春风柿集微度假综合体休闲打卡。
好生态带火一座城、带富一方人。如今的栾川,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蓬勃发展,一家家高端民宿鳞次栉比,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早年是破败的农房,后来改建成农家乐,如今升格为高端民宿。”老君山下,“里查里诺”民宿的老板娘王娜喜笑颜开。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乡村民宿的“三级跳”,折射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换路径。山区林区群众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守住绿水青山,就守住了最好的资源。
放眼1.52万平方公里的河洛版图,北依滚滚黄河,南靠巍巍伏牛,生态之绿是美丽洛阳的靓丽底色。

市民在滨河北路的“花墙”前拍照留念。
根据洛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的原则,全市将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共划定面积1771平方公里,为生态“留白”。
与此同时,随着科学精准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市森林资源总体呈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45.8%的森林覆盖率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阔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白云飞/文 曾宪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