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湾区有多少城市(GDP总量第一的湾区——东京湾区)

世界四大湾区地理位置
湾区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图片来自网络
东京湾区被称为“产业湾区”,位于日本关东地区的海湾。这里聚集了日本1/3人口、2/3经济总量、3/4工业产值,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消费中心。
在过去上百年时间里,东京湾区形成了包括石化、钢铁、有色冶金、电子、机械、汽车等产业在内的工业产业带,以及集研发、金融、文化和大型商业娱乐设施等为一体的金融消费中心。
据日本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东京湾区GDP达到1.7万亿美元,为全球湾区之首,更是占到了整个日本总GDP总量的1/3。
若作为单一经济体,东京湾区GDP在2016年位列全球第十。
2019东京湾区的GDP约为1.8万亿美元,而纽约湾区的GDP则约为1.7万亿美元,两者的差距不大。而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GDP则相对较小。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东京湾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太平洋海岸,为东西两侧的房总半岛(千叶县)和三浦半岛(神奈川县)所环抱,依托东京湾而建设,包括“一都三县”,分别是东京都、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城市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第一大都市圈。面积13562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5%。

各城市定位
东京湾区拥有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等著名港口。在港口的带动下,东京湾区形成了京滨和京叶两大工业区。

两大工业带
京滨工业区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为主,工业产值占日本全国的40%,成为东京首都圈产业研发中心。
京叶工业区以石油炼化、钢铁等工业为主,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液化石油气储备基地、日本最大的材料与能源生产基地。
历史沿革
政策层面:
1868年前,东京还不叫东京,而是江户。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正式更名为东京,东京湾区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也由此开始。
二战后,日本政府颁布了《港湾法》,对港口管理及未来发展作了长期规划。
1967年港湾局提出了《东京湾港湾计划的基本构思》,正是这一发展方案的有效落实,在三十年后,让东京湾区迎来了历史性的辉煌。
可以说政策层面给了强有力的支持。

东京湾锯齿状海岸线
众所周知,日本国土狭长,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所以依靠海湾发展运输业、实行开放战略发展经济势在必行。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对外贸易,是其经济发展的重心。
东京湾属于海洋深入内陆的地区,深入内陆逾80km,是天然的优良深水港湾,内宽外窄。同时港湾紧连的冲积平原地区——关东平原,以及后期填海造地带来的充分陆域,既适合船舶停靠,又可用于仓储区和工业区的建设发展。
而东京湾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工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

产业升级过程
产业层面:
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将原材料进口-生产加工-出口的全链条集中在港口周围,以港口为枢纽最高效地完成全部流程,极大降低各类成本,同时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使得产品刚下流水线就能被摆上货架,形成了生产—消费—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工业区错机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短短二十年便完成了产业升级。从初级加工到高端精密制造,两大工业区是错机发展,形成了不同的产业体系,同时使得工业走向城市外部,缓解了城市中心的压力,东京则得以向服务业进行升级发展,最终成为日本的金融、商业、政治、文化中心。